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和预防前言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较为常发的疾病之一,往往造成奶牛不孕,其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嗜血杆菌等,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细菌种类和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不同。子宫内膜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慢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慢性粘液脓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据报道,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30%-40%,90%的奶牛不孕症是由该病引起,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因●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奶牛体外经阴道和子宫颈进入子宫而感染。主要是由于平时的操作未严格消毒,如输精、助产器具、手臂及母畜外阴部等,致使病原微生物侵入子宫而引起炎症。
●内源性感染:一些病原菌在正常情况下寄生于动物体内但并不表现致病作用,当母牛产道损伤、产后抵抗力降低时,病原菌会迅速繁殖并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进入子宫致使子宫内膜发生炎症。
●诱因:日粮不全价,机体所需的某些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时也会诱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子宫内膜炎。
临床症状●急性子宫内膜炎表现为病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振,有时拱背、努责、频作排尿姿势。一般在产后21天以内,病牛子宫异常扩大、产乳量急剧下降、体温上升至40℃、子宫内有脓性分泌物等。
●慢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表现为发情周期紊乱,发情时病牛流出絮状浑浊粘液;屡配不孕或孕后流产。
●慢性粘液脓性子宫内膜炎临床症状反应不是很明显,病牛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体温略微升高,发情周期不规律,阴道有浓汁流出,大腿、尾根处有结痂。
治疗方案消毒防腐药。用于牛、猪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阴道炎。
使用方法洗、涂擦患处。直接用于黏膜处时可稀释成1%~1.5%的溶液,其他患处可直接应用本品。
注意事项(1)本品水溶液稳定,可与抗生素和磺胺类药同时应用。
(2)本品不得与纺织品和皮革制品接触。
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