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叫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该病会引起死亡增高和淘汰增加,饲料转换率降低,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鸭浆膜炎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和鸭场的卫生条件有密切关系。据调查和养鸭农户的反应,新建设的饲养场地鸭不发病或很少发病。一批鸭发病时,饲养的场地受到污染又得不到净化,以后继续在该场地饲养,鸭会出现批批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提高现象。特别是旱地饲养,每批鸭饲养到2~4周龄时开始发病,养鸭户只能用药物来控制,其效果也不令人满意。有的养鸭户为了增加饲养批数采取套养的办法,这种饲养模式容易导致鸭浆膜炎的早期感染,发病日龄提前。通过调查,养鸭户反映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气温忽高忽低时鸭难养,这也是引发鸭浆膜炎的重要因素。一、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流行特点:1~8周龄的鸭易感,但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一般1周龄以内的雏鸭和7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但是在严寒季节也有日龄左右的鸭感染死亡的实例。小鹅也可以感染。本病在鸭群中感染率很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可由5%~75%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率高。二、鸭传染性浆膜炎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
1.嗜眠、缩颈、腿软弱不愿走动或行动蹒跚,共济失调,采食量严重下降,不食或少食。
2.眼和鼻孔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粪便呈黄白色或绿色。
3.特征症状为:濒死时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点头或摇头,两腿向后伸直,颈向后背,呈角弓反张状,尾部轻轻摇摆,不久抽搐而死,病程一般为1~3天。
4.日龄较大者(4~7周龄)多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缩颈、沉郁、腿软不愿走动、食欲减少,但饮欲增加,伏卧不起。少数病例出现头颈歪斜,遇有惊扰时,不断鸣叫,转圈或倒退,能采食长期存活,但多发育不良,有时易被健鸭践踏、挤压致死。少数病例有呼吸困难,表现张口呼吸。
三、剖检病变:1.病程较急的病例,心包液增加,心外膜表面覆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2.病程较长者,则心包囊有淡黄色纤维素填充,使心包膜与心外膜黏连。剖检特征性的病变:肝表面覆盖一层质地均一、薄而透明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伪膜,易剥离。此病变与大肠杆菌病理变化相似,要注意鉴别诊断。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例一般在临床症状上没有角弓反张、头颈歪斜、转圈倒退等神经症状。
3.肝呈土黄色或棕红色,多肿大,实质较脆,病程较长者肝表面渗出物呈淡黄色团块。
4.多数病例气囊增厚、混浊,常与胸腹壁黏连。
5.脾多肿大,表面也常有纤维素膜,日龄较大的,脾呈大理石状。
6.有神经症状的病例,常见脑充血,水肿或有小点出血。
7.少数病例有输卵管炎,见输卵管肿胀,出血,内有干酪样物蓄积。
四、防制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要有较好的育雏设备。冬季防寒、夏季防暑,便于消毒,通风良好,防止潮湿,勤换垫料。要有合理的饲养密度。采用“全进全出”的育雏方法。
2.选用1型菌株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对1周龄雏鸭进行颈部皮下注射,可保护到上市。
3.药物防制采用:
A、针对单一的浆膜炎的情况:使用浆可欣+禽菌康,连用4天,效果显著。
B、浆膜炎和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使用浆可欣配合利感清,连用4天。
需要注意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搞好鸭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勤换干燥的垫料,搞好鸭舍内通风换气,减少昼夜温差,以防冷应激造成疾病的复发。
精彩回眸
为什么他的鸡场拉稀一用就好?
鸡为什么会出现肿头肿脸?要不要紧?
养鸡人灿烂的后半生,从这里开始……
常见禽病鉴别诊断表(非常全面)
上月鸡蛋价格大幅上涨,走货加快,8月能涨到几块?
养殖交流
技术分享
最新行情
“益宏源”会定期为您推出更多行业资讯。
赞赏